射灯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射灯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部分新批水泥生产线停建缓建探因_[新闻new]

发布时间:2021-09-14 11:01:47 阅读: 来源:射灯厂家

部分新批水泥生产线停建缓建探因

近日,某省行业协会负责人向媒体表示,“水泥企业取消建设已审核的生产线,在水泥行业内不是个别现象”。从笔者掌握的情况看,此说确有其事。

据笔者了解,国家对于水泥这种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,审批一向十分严格,新上水泥项目要获得批准并非容易,需要多个政府部门多达数十项条件的逐一审核,其中任何一项不合格即可能全盘卡壳。企业要批下来一个水泥项目,不仅精力耗费巨大,成本付出也不低。

千辛万苦跑下来的项目,却又不急于动工开建,甚至“取消建设”,不能不说是一个奇特的现象。其原因值得探讨。

新批水泥生产线,当然指的是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,根据国家产业政策,新型干法水泥是我国水泥产业发展趋势与产业现代化标志,其它水泥生产方法均在淘汰范围,不存在审批的问题。

权威数据显示,截止到2007年年底,我国已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802条, 2008年新投产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120条,使全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总数达到了922条。而2008年,全国又有208条新型干法线开工建设。如果全部建成投产,中国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将达到1130条。

这个数字还有另外的版本,比上列数据要高一些。数据有一些差别并不要紧,重要的是,2008年全国各省区究竟审核批准了多少条生产线--笔者遍寻资料,仍然无法获得一个准确数据。而已知的208条生产线,究竟是确实“已经开工建设”,还是仅仅是获得审批的数目,也是一笔糊涂账。

受经济增长拉动,近三年来,中国水泥产业进入了又一个高速发展时期,各路资金纷纷涌入,水泥投资如火如荼,呈风起云涌之势。尽管2008年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和金融危机冲击,水泥投资仍然逆势上行,全年完成投资达1051亿元,比2007年同比增长60.76%,新型干法水泥的比例也达到了61.82%,创出行业新高。

说中国的水泥投资逆势上行,其实并不准确。有一种认识是,中国水泥行业大形势就没有差过,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是靠基本建设拉动的,多年来国家基建规模虽小有起伏,但总盘子并没有大的变化,对水泥的需求一直都在增长,这是中国水泥产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。宏观调控与金融危机对水泥行业的影响并不大。

对此笔者深以为然。纵观中国水泥行业多年历史,尽管各种各样的分析评论如汗牛充栋,而且时不时便有诸如“下滑”、“过剩”、“衰退”声起,但连续7年每年增加1亿吨产能,却是不争的事实。换句话说,中国水泥从来就没有遭遇过整体性质的危机!

在这样的大环境中,怎么会出现已批准的生产线“取消建设”现象,而且并非个别呢?

笔者认为,不外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:

一、投资过热苗头确已出现数据表明,2008年我国水泥产量为13.88亿吨,整体供需基本平衡,总量已基本可以满足我国经济建设的市场需求,这是一个方面。另一个方面,如果2008年开始投建的新生产线全部建成投产,将新增熟料产能2.4亿吨。预计到2009年末,全国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的设计总产能可能突破9亿吨。按品种比例计算,可以生产新型干法水泥约14亿吨。

根据测算,迅猛发展的新型干法水泥产能,再加上尚未淘汰的落后产能,中国的水泥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了17亿吨。这中间扣除落后产能逐年淘汰数量,加上新型干法水泥投资方兴未艾因素,我国的水泥产能理论过剩仍在20%左右。  理论过剩20%,虽然尚未到达30%的警戒线,还有一定发展空间,但整体投资过热的态势已经出现,不能不引起投资者的警惕。特别是一些实力不够雄厚的中小企业,在过热的大环境下,势必要认真考虑投资的安全性问题。一条新型干法生产线,动辄投入上亿、几亿,如果投产即遭遇市场过剩,损失将非常惨重,非一般投资者所能负担。因此,他们采取谨慎态度,暂缓开工甚至取消新线建设,自在情理之中。<<首页12末页>>

二、区域性水泥过剩趋势更为明显中国水泥产业目前布局的基本态势是“东重西轻”,东部地区由于历史因素,经济发展快,对水泥的需求量大,水泥企业密集,占全国水泥产能的比例大。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长期滞后,水泥产业发展也远远落后与东部地区,特别是新型干法水泥的比重,大大低于东部。

国家启动大规模基础建设拉动内需后,中西部地区成为建设重点和投资热点,水泥投资也大量涌入,一些大型企业甚至变更发展战略规划,把投资转移到西部地区。

在2008年的水泥投资中,中西部地区呈现投资总量与增幅双高局面。其中中南地区增幅最大,占到了全国水泥投资比重的32.39%。位于中部的河南、湖南、广西、湖北4省投资量位列全国前茅。四川以全年累计89.78亿元,排名全国水泥投资第一位,而投资增速最高的是西北的新疆、宁夏、陕西,全年水泥投资同比增长达106.30%。

相比之下,东部地区的水泥投资显得较弱。整个华东地区的水泥产业都存在着投资过热与产能过剩现象。市场激烈竞争,价格下行,部分水泥企业经营困难。行业人士认为,到2010年,华东水泥过剩将成为大问题。华南各省由于吸取了浙江教训,对水泥投资有所控制,情况要稍好一些。但整个东部受制于产能过剩的影响,水泥价格进一步下调的压力仍然较高。

据悉,海螺水泥近两年仅在安徽新增产能就将超过2000万吨,鉴于华东区域水泥行业的竞争态势,他们已经做好了在华东市场加入价格战的准备。

东部地区水泥态势的恶化,促使企业重新考虑投资安全,有部分已经获批的项目停建、缓建甚至取消,完全有可能。

三、产业态势日渐明朗,“跟风”投资逐步回归理性在新一轮的水泥投资热潮中,很难判断到底有多少投资是被“卷”进来的,但随波逐流者毫无疑问是存在的。一方面是各大水泥巨头四面出击,在热点区域抢先布点,争夺市场,力求在区域形成优势。笔者注意到,2008年已有不止一家大型企业改变了战略规划和投资方向,把原定在东部的项目投资转移到了中西部地区。

另一方面,中小水泥企业及社会资金纷纷跟进,投资热情高涨。看好水泥产业的发展前景并无大错,但是否都属于理性进入则值得质疑。随着水泥产业发展态势的逐渐明朗,一些投资者开始了理性思考问题,包括一些区域水泥的龙头企业,逐渐认识到盲目投资建设生产线并不是明智之举。

现实的情况是,包括基础建设拉动内需、灾后重建等积极因素,对水泥的需求毕竟都有阶段性。一旦旺市阶段过去,市场需求不足,必然导致激烈竞争,进而出现各水泥生产厂家价格血拼局面,实力相对较弱的企业最终厄运难逃。此种可能发生的悲凉前景让投资者清醒了许多,与其承担巨额投资风险,不如就此止步,审批成本与今后的亏损比较起来,毕竟是个小数。

据悉,拉法基原拟在四川和云南地区建立新生产线的设计合同,已被宣布取消。华新水泥也表示,不会在水泥投资密集的区域考虑新的投资项目。大企业理性,中小投资自然开始清醒,出现“取消建设”就不奇怪了。

另外在“跟风”投资过程中,一些投资者并未仔细斟酌资金实力,只想“大干快上”,待项目批下来后,出现资金短缺,加之受金融危机影响,整体经济下滑,筹资困难,也是导致已批项目流产的原因。

新批准水泥生产线的停建、缓建问题,由于没有准确数据可供参考,无从知晓全国此种情况到底有多少。但既然已经出现,仍然应该成为行业关注的话题。笔者注意到,浙江和华东一带,已经有新型干法生产线因为市场因素被淘汰,或处于被淘汰的边缘。这些投资上亿的生产线,投入运营不过短短几年时间,成本也许尚未完全收回,即将遭遇淘汰的残酷命运,不能不引人深思。

水泥生产线的进入门槛较高,退出的门槛也并不低。设备的处理,员工的安置,占用土地的无法复耕等等,受损失的并不仅仅是投资者,社会的隐形损失亦不能小视。

一些行业人士认为,企业保持现有生产能力,通过改进技术、提高管理水平,完全可以提高营运利润。并不见得非要赶潮头投资建设新线,也不是所有的生产线都能有好的营运结果,特别是对于中小实力的投资者,水泥投资确实应该慎重。(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)<<首页12末页>>

红外碳硫分析仪

会议室音响设备

佛山镀锌槽钢

丙烯酸乳液